English

读书人语黄金有价书“无价”

1998-02-2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柳萌 我有话说
读书人语

黄金有价书“无价”

柳萌

我有早起散步的习惯。这几天下雪路滑,不便走出户外,愣呆在家里,却又无事好干,就随手整理书架。忽然发现一本小书,是鲁迅先生的《野草》。这本定价两角钱的62页的书,使我感到无比亲切,而且也异常地兴奋,如同见到了一位久违的老朋友。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,除因书中收入了先生的散文名篇,同时还因为这本书页码、定价的合理,在今天似乎再难以寻找到。翻看这本书的版权页,系1973年由人文社出版,距今已经25个年头。25年的时光,在绵长的历史长河中,只是一朵翻腾的浪花,但是在一个国家,有时会发生不小的变化。这25年在我们国家,许多方面的变化都是突破性的,图书出版事业尤其明显。倘若用这样两个时间,类比同样的一件事情,显然缺乏合理性;但是它的某些作法,又反映出时代的特征,也还是有一定的参照的。图书的价格就是如此。

年纪稍大的人都知道,那会儿国家实行计划经济,图书的定价也有严格规定,出版社大都不敢胡来乱定。所以,像我这样喜欢读点书的人,尽管当时工资收入不高,每月积攒点钱买些书,手头也并不觉得怎样紧巴,有不少的书就是那时买的。这本《野草》也购自那个年代,如今成了昔日读书生活的纪念,跟今天图书定价普遍偏高,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。看到这本书也就会有所感有所思。

当然,现在国家实行市场经济,具有一定商品属性的图书,定价再像过去那么低,的确也不怎么合理,开放定价正是适应市场。因为出版社都是企业管理性质,图书印费、稿酬、税费、人员工资等开销,都要算入图书成本,这就必然要打在书价里。如今的读者想不接受已无可能,只要你购书你就得咬牙承担,这就叫做“想买没商量”。谁让你喜欢书呢?

这样一直居高不下的书价,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,在精神上无疑会构成威胁。有不少的朋友无可奈何地说:“这会儿的书价,简直贵得没边儿了,黄金再贵,总还有个准价钱。图书每本都这么贵,倒底凭什么呢。”所以每次的特价书市,就如同读书人的节日,人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抢购,连平日的滞销书,这会儿都会吃香起来。这说明人们是多么渴望知识,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,昂贵的书价已使人们饥不择食。

那么,这种图书高定价的情况,是不是就没办法改变了呢?我以为还不能这样说。细心的读者只要留意一下,就不难从新闻媒体上发现,当某些出版社宣传他们的业绩时,总是忘不了炫耀自己的利润,岂不知这高利润中的不合理部分,不正是对读者负担的加重吗?倘若出版社能从读者的利益着想,不完全把眼睛盯在钱上,也考虑图书的知识功能,就会合情合理地计算书价,以及出版些类似《野草》这样的书。像现在这样一味地出版厚书,无标准地随意标定书价,对出版社的经营思想,读者不能不产生一定的怀疑。

出版社的老总们应该明白,在当前的中国,真正想坐下来读书的人,大都没有多少钱;而真正有钱的人,却又没有时间和兴趣读书。从读书人身上刮金沙铸元宝,再有本事这么做也不是正路。图书毕竟不是黄金,既然黄金都是有标准定价,图书的成本和定价,又有什么理由“无(标准)价”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